“機器人產業爆發期要來了。”2010年,廣州機械科學研究院院長黃興忽然意識到這一點,該院中斷了20年的機器人研究隨即重新恢復。今年該院生產的機器人賣了1個億,工業機器人銷量在國內品牌中排名前三。
  其主打產品是中端的搬運工業機器人,大部分銷售給珠三角製造業企業。工業機器人的應用廣泛,甚至精細到給一個電熱水壺封邊,或是用機械手臂把零件從一臺衝壓機挪到下一臺。黃興有一個觀點:中國製造業只要有10%跟上“工業4.0”,80%普及“工業3.0”,10%補課跟上“工業2.0”,那麼中國製造業未來仍能保持強大的競爭力。
  1現狀
  工業機器人爆發期將至
  2010年,廣東一家企業想在美國收購一家小廠,邀請廣州機械科學研究院院長黃興前去“掌眼”。黃興驚訝地發現,這個上世紀90年代設計的小廠竟然有500台機器人。他腦中閃過一個念頭:“最遲5年,工業機器人爆發的時期要來了!”
  回到國內,黃興迅速把院里中斷了20年的機器人研究恢復起來。廣州機械科學研究院是原機械工業部直屬的研究機構,目前轉製為企業併進入中國機械工業集團。廣州機械科學研究院早在80年代就開始研究機器人,與當時歐美日機器人研究水平基本同步。可惜的是,90年代國家科研院所改製,機器人研究隨之中斷。國內持續研究機器人的只有沈陽新松等幾個機構,中國機器人核心研發也因此落後了美歐日20年。
  黃興把院里有關機器人的歷史研究找來,同時組建了研究團隊,後來又收購了一家東莞的民營機器人企業。今年該院生產的機器人賣了1個億,工業機器人銷量在國內品牌中排名前三。
  在廣州機械科學研究院的實驗室里擺著各式各樣的工業機器人,從最簡單的二軸機器人,到中端三軸四軸機器人,再到汽車自動化生產線上廣泛應用的六軸機器人。它們的核心部件,包括驅動系統、減速器、伺服控制系統等都是從國外進口的。
  工作人員向南方日報記者展示了兩台“廣研”牌工業機器人:正在實驗階段的一臺直角坐標機器人通過兩個簡單的動作給電熱水壺封邊。工作人員介紹說:“手工給電熱水壺封邊至少要30秒,而且封邊不均勻。機器人封邊精確,只需要10秒。”
  在一組衝壓機器人生產線上,機器人手臂將一臺衝壓機上的零件挪到下一個環節的衝壓機上。以往這種簡單機械的動作需要人手工完成,而且在取件過程中容易發生意外,東莞一家企業就曾發生員工搬取衝壓機上的零件時手掌被壓斷的意外,而用機器人來完成這個動作,既能節省人力成本又不用擔心發生意外。
  像這樣簡單的三軸、四軸機器人售價只要幾萬元,卻滿足了珠三角加工業轉型升級的巨大需求。“中低端經濟型機器人在珠三角的市場非常大。國外進口機器人主要應用在汽車製造等‘高帥富’的工業,而珠三角很多陶瓷、燈飾、家電企業需要的主要是中端機器人。”
  2背景
  被中國逼出來的“工業4.0”
  黃興對於機器人市場爆發的判斷已經變成現實。類似80年代引進國外生產線和關鍵部件生產本土彩電、冰箱等最早的現代化工業產品一樣,如今珠三角涌現出許多工業機器人本體製造企業,其核心部件也主要依賴進口。在消化吸收中,本土機器人企業正努力追趕美歐日。
  “我估計再用5年時間,當珠三角的機器人產業聚集到一定程度,我們可以具備跟國外機器人‘四大家族’正面競爭的能力。我擔心的是人家到時候已經不玩這個了。”黃興說,最近ABB展示的雙手機器人展示了機器人發展的新方向,預計未來5到10年工業與互聯網的融合會有巨大突破。“希望我們的研究機構和高校能開展超前研究,在關鍵領域早日取得突破。”
  自2010年恢復機器人研究以來,廣州機械科學研究院的工業機器人銷量以每年50%的速度遞增,但黃興估計未來幾年該院會以翻番的速度增長。工業機器人的廣泛運用被許多人認為是“工業4.0”到來的前兆,但黃興認為事情並沒有那麼理想。
  “中國製造業的發展一直在推著世界走。恰恰是在中國製造業的競爭下,歐美日加快了他們推出儲備技術的速度,包括機器人、電動車,甚至‘工業4.0’,這些都是被中國‘逼’著拿出來的。”黃興說,“工業4.0”並不包含革命性技術,它是將各國已有的技術打包整合成一個新的工業系統,包括工業機器人、射頻識別、3D打印、工業互聯網、智能物流等等。
  黃興認為,“工業4.0”所指示的智能生產代表了未來發展的方向,對中國製造業將產生巨大影響。歐美通過向“工業4.0”升級,與中國製造業在效率和水平上拉開差距;而更低端的製造業則向人力成本更低的後發地區如越南、印度、非洲轉移。中國製造業未來將被擠在中間。
  “但位於中端未必可怕,因為中端的需求是最大的。”黃興說,“中國製造業的10%能跟上‘工業4.0’,不要被美歐日完全甩開;80%普及‘工業3.0’,通過信息化和工業化深度融合提升製造業水平;10%補課跟上‘工業2.0’,那麼中國製造業未來仍能保有極強的競爭力。”
  正因為如此,廣州機械科學研究院目前將產品的研發重心放在中端低成本機器人上。黃興說,珠三角廣大的加工製造業有通過技術改造提升效率和質量的迫切需求,但目前其產業附加值又決定了他們既沒有能力也沒有必要購買高端機器人。
  但在機器人行業內,也有人提出擔心:中端機器人需求量大,技術門檻相對較低,隨著大量中國廠商的涌入,價格戰可能很快就會出現。一個機器人的“戰國時代”或許在未來一兩年內就會拉開序幕。
  3未來
  賣的是方案不是產品
  在恢復機器人研究和生產的同時,廣州機械科學研究院還組建了工業機器人檢測部門。珠三角機器人本體廠家如雨後春筍般生長,但是相關的服務卻十分不健全。國外機器人在出產時必須標明精度載重,但國內機器人在精度的檢測標準上卻很模糊。黃興認為這是一個比較超前而且技術門檻較高的領域。
  黃興說,在德國、美國,先進製造業的服務業是一個非常強盛的產業。“工業4.0”最終賣的不是產品,而是解決方案。按照“工業4.0”的規劃,未來產品在生產出來之前,廠商就知道這個產品的成本、壽命、消費群體以及它的市場空間。但這些事情廠商自己做不了,依靠的是製造業服務業提供大數據、咨詢、培訓、檢測等服務。而國內現在技術和製造咨詢業還是一片空白。
  “在整個華南,沒有一個城市比廣州更適合發展先進製造業的服務業。”黃興說,廣州的科技教育資源、對人才的吸引力、信息流和輻射力是其他城市都無法比擬的,每年畢業季,湖北、湖南、江西等周邊省份的大學畢業生都到廣州來找工作,而廣州與珠三角及泛珠城市的聯繫緊密程度也是最高的。
  黃興認為,發展先進製造業未必要把企業都放在廣州市,而應努力爭取吸引各類製造業企業的研發總部、營銷中心,培育一批為製造業服務的金融機構、培訓機構、檢測機構,並且向國際一流水平看齊,做到這一點,廣州中心城市地位就不會動搖。
  跟上“工業4.0”靠什麼?人才。廣州機械科學研究院最近從東北挖了兩個博士,相比於東北,廣州的環境和薪酬更有吸引力。不過跟國內其他地方相比,廣州的人才政策則顯得有些滯後。
  “在江蘇,企業要引進人才,只要符合人才引進政策,在簽訂合同的時候政府當場就支付一半補貼,合同期滿後再給另一半。而廣州的許多人才政策都寫在紙面上,根本沒辦法落實。”黃興說。
  “在‘工業4.0'里,不應該只看到工廠,更要看到背後無形的東西。包括大數據、工業互聯網、物流、培訓、服務、銷售體系。”黃興認為,這恰恰是廣州最應該做的事。
  行業觀察
  “工業4.0”不帶中國玩?
  網上有一篇題為《工業革命4.0全世界不帶中國玩》的帖子流傳很廣,在廣州智能裝備產業領域,很多企業家都看過這篇帖子。
  廣州機械科學研究院院長黃興的觀點剛好相反,他認為“工業4.0”不帶上中國就沒法玩。“工業4.0”並不是太新的概念,而是把現有的技術集合起來提出的新系統,跟我國提出的兩化深度融合有許多共同之處。“工業4.0”最早由德國提出,這個概念的提出一是要提高德國製造業在全球的影響力,二是藉著概念推廣把德國的新技術新產品賣到中國來。
  “中國是當之無愧的全球第一製造業大國,中國不參與的東西,它能真的玩得下去嗎?說這句話的人要麼是不自信,要麼是不瞭解。”黃興說,未來5年到10年,“工業4.0”只能是示範工程,應該更多地把“工業4.0”看做未來發展方向,不能打亂中國製造業逐步轉型升級的腳步,否則會對廣大中低端製造業產生不利影響。他判斷未來5年到10年中國製造業第一大國的地位將進一步強化,“工業4.0”給中國帶來的機遇大於挑戰。
  在《工業革命4.0全世界不帶中國玩》一文中,作者認為中國的互聯網企業不能全都衝著零售消費——買便宜貨、求方便等發展,而要用網絡的技術和手段向生產的深度和廣度進軍。
  廣州明珞汽車裝備公司總經理姚維兵認為,中國製造業在“工業4.0”中不會存在技術落後,但習慣於低價低質競爭的珠三角民營企業在“工業4.0”到來時確實會面臨較大挑戰,因為人力成本越來越高,他們缺少技術升級的實力和魄力,就會逐漸在競爭中倒下,最後留下的只有大企業。未來10年珠三角製造業可能面臨殘酷的洗牌。
  姚維兵說,儘管在研發技術上中國目前與國外還有較大的差距,但是中國人很聰明、進步很快。“中國已經有了像小米這樣的公司,90後比我們聰明得多。通過走出去併購,金融和互聯網的創新,中國能趕上去。這幾年金融、房地產讓製造業很難受,但是中國的未來還是在製造業上。”
  南方日報記者 曾妮
  南方日報記者 曾妮 策劃:薑玉龍 譚亦芳  (原標題:“工業4.0”,廣州不落後)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zv98zvwkjj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